7月21及22日,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國際事務組組長有律法師蒞臨新加坡佛光山,為大眾帶來“四念處”英文佛學講座。兩日的講座共有近200人,踴躍出席。
四念處,又名「四念處觀」,指的是心念安頓的四個處所,即「身念處、受念處、心念處及法念處」。有律法師表示,修習四念處,要時時刻刻提起正念,而所謂的「提起正念」,就是用好奇心與無我心待人處事。例如,在學佛過程中,通過茶禪、抄經、插花等活動,協助我們提起正念。正念提起了,才能不被「四顛倒」―「常顛倒、樂顛倒、我顛倒及淨顛倒」迷惑。
在生活中,人會認為很多事情是永恆不變的,譬如日出、日落的景象,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環運行,對大部份的人來說,好似一種常態不變的狀態,但事實上我們身邊種種人事物,就連我們的性格、習慣與愛好,無時無刻都是順著不同的因緣,做微細難察的變化,就如農人耕田,香花鮮果絕非一朝一夕長成的,皆是由種子開始,在陽光、水、土壤及各種因緣聚集,一點一點提供種子生長的養份,才能長出豐碩的果實。由此可見,世間的萬象包羅,皆由緣生,終究無常。
人的一生,追求的無非就是幸福與快樂,但是捫心自問:「我們真的快樂嗎?」、「我們真的幸福嗎?」。舉個簡單的例子,子曰:「過猶不及」。假如我們吃過多了,一定會覺得撐的難受。反之,假如吃不飽,餓的受不了,仍是不得安穩,就算這一餐吃飽了,下一餐還是會再肚子餓,世間脫不了無常,生老病死,愛別離,怨憎會,求不得等種種苦,所謂的快樂並無法持續很久。
接著,法師再深入談到,一般我們所謂的“我”指的究竟是誰?現在的“我”與十年前的“我”一樣嗎?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“是一樣的呀!”乍看的確如此,不過科學家告訴我們,人的體內細胞每天不停的新陳代謝,老的細胞會死去,但新的細胞會再生出來,每個人每天都在微細間“脫胎換骨”。人的一生由少至壯,再由壯至老,體質與心態隨著時間與因緣不停地變化。過去的“我”與現在的“我”不可能不變。因此,所謂的“我”,只是個假名,無法永恆,也可以說是虛幻而不真實的。
再來反觀這個色身,為什麼古人會將其稱之為“臭皮囊”呢?我們可以忍受一天不洗澡及不刷牙嗎?肯定是酸臭無比,別人聞了便不願意親近了。由此可見,我們可以了解身體是不淨的,少了外在的梳理和清洗,身體的臭味,便會令人難以忍受,而由觀身不淨中,可以幫助每個人慢慢淡化對身體的執著。
最後,有律法師仍不忘再次叮嚀大家,只有時時刻刻以四念處觀,提起正念,觀身不淨,觀受是苦,觀心無常,觀法無我,用一顆平常心,隨緣心待人處事,才能讓自己在事業與道業上不斷向上提昇。
兩天的講座,在大眾的熱烈掌聲中,圓滿結束,因為法師的講解,讓大家對四念處觀有更清楚的認識,也更明白為何要觀四念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