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如何做個正信的佛教徒


6月24日下午,一場《三皈五戒》講座,吸引了約300名受過三皈五戒信徒,聆聽副住持妙穆法師講說正信佛教徒應有的觀念。

皈依三寶是成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步,確定自己的宗教信仰。妙穆法師表示,學佛的人如果沒有接受三皈儀式,即使上香禮拜,也只能說是對佛教尊重而有興趣的人,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,就好比一個學生,如果不曾辦理註冊手續,也只能算是旁聽生罷了。

皈依,是歸投依靠佛、法、僧三寶,藉著三寶功德威力加持、攝受,止息無邊的生死苦輪,遠離怖畏,解脫一切悲憂煩惱。三寶的珍貴超越所有稀世珍寶,是無形又帶得走的出世間珍寶,能成就眾生的法身慧命,滋潤心靈,跨越生死煩惱。

佛乃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的智者。法既是教法、理法、行發、果法、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開啟智慧之軌道,如三藏十二部經、四聖諦、十二因緣、八正道、三法印等。僧是和合之義,有事合、合的意思,事理二和,上弘佛道,下化眾生,自度度人,故名為僧。簡單來說,三寶就是三種幫助人們得度的寶筏。佛是導師,法是方法,僧是指導者。三寶亦如暗室明燈、病者良藥,有度人濟世之功,有覺世牖民之用。

《大乘義章》卷十,中提出三個皈依三寶的旨趣,一者為遠離生死之惡,二者為求出世涅槃,三者為利益眾生。以及因皈依三寶的天人和佛弟子,而得到三寶的庇護,免墜惡趣,跨越苦海的佛經故事為例,讓大眾更明白皈依三寶功德無邊,若不皈依,則無緣受用。

接著,再談五戒之重要性。妙穆法師指出佛教的戒律雖然有出家戒、在家戒的區別,但是一切戒律都依五戒―不殺、不盜、不淫、不妄及不飲酒為根本,所以五戒又稱為根本大戒,受持五戒是信仰的實踐,是世間一切道德行為的總歸。

佛法的戒律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要求,而完成身口意三業的清淨。受持五戒,可以去惡行善,饒益有情,增長慈悲心,長養善根與智慧,也可以生出功德與力量,增加道念,更可以產生和諧,得到尊重。

另外,妙穆法師還談到皈依三寶是信仰的確認,不可因不能吃素而不皈依,有些沒有佛法信仰的人,也會基於健康、道德或習慣等因素而吃素,而修學佛法的人首要培養正見,接受佛法的真理,受戒後行為更能自醒自律,懂得自我約束,得人尊重,生活平安。

皈依後要深信三寶的真實圓滿,身可滅,世界可壞,對佛法僧之信仰,終不動搖,方成正信,並藉助三寶的功德力,引導我們認識自性,進而依靠自己,找回心中的自性三寶,而受五戒,實踐八正道的生活方式,可滋養善根,積存道糧,從而成就離苦得樂的道業。

最後,講座結束前,妙穆法師特地播了一段6分鐘的影片―「當科學家說出佛教」,讓大家明白佛法不但不迷信,反而是與現前頂尖物理科學最相應的精神內涵。影片結束後,熱烈的掌聲是對講座最好的肯定,也是大家對佛法有更深一層認識的歡喜的回應。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