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五行養生之道講座


六月五日下午,新加坡佛光山榮幸邀請到鄒雲濱博士為大眾講述五行的養生秘訣。講座共三百多人參與,內容以中國五行觀念暢談人體五臟六腑間的關聯。 「“五行”者,金,木,水,火,土也。古人認為,五行是構成宇宙萬物的五大基本要素。中醫常用五行把各個部位,與自然界結合起來,講究五行和五臟,五官,五志,五味,五色,五季,五液等的關系。身體五行和諧才能健康,哪一項強了,或者弱了都會出現相應的身體癥狀。所以,只要掌握了他們之間的關係,應用到日常生活中,身體自然就健康。」

五星各具不同屬性。「金,表清潔、清肅、收斂;木,表生長、升發、柔和,調達舒暢;水,則是寒涼、滋潤,向下運行;火,顯溫熱、升騰、明亮;土,能生化、承載、受納。」五行間,相資相制。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

鄒醫生提到,五官、五情、五味、五色、五季、五液與五臟間都有極密切關係,如「鼻為肺之官,目為肝之官,口唇為脾之官,舌為心之官,耳為腎之官」,由五官就可看到身體內部的健康與否。

「肝主怒,肝不好愛發脾氣」,所以很多肝病的病人動不動就發火。如果你無緣無故地在某段時間特別煩惱、愛生氣,就要請中醫生幫你調肝火。

在飲食上,「酸入肝,辛入肺,苦入心,咸入腎,甘入脾」。指酸能促進肝臟功能,用的適當便能養肝、護肝,但是用不好,也會傷肝。因此食物上如長期偏嗜五味中的一味,會有損健康。

有關季節性進補的知識,鄒醫師侃侃談到,「春宜升補」、「夏宜清補」、「長夏宜淡補」、「秋宜涼補」、「冬宜溫補」。順應自然四季時節進補,在春、夏、長夏、秋、冬五個時期,調節體內的陰陽寒熱,讓氣血充份循環、補充,五臟六腑功能調和。

透過這堂課學習到如何運用五行概念,看見身體的警訊,讓身體享受飲食的同時,得到足夠的修復及調整,讓忙碌的生活中能靠自己為健康把關!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