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书推荐 《这世界无处不美》- 省心篇:
「除却心尘」-佛的烦恼
有一位信徒问赵州从谂禅师说:「佛陀有没有烦恼?」
赵州禅师回答:「有!」
「佛陀是我们的教主,是解脱的人,怎么会有烦恼呢?」
「因为你还没有得度,所以佛陀就烦恼!」赵州禅师回答。
「假如我修行得度,佛陀有没有烦恼呢?」
赵州禅师回答:「有!」
信徒再问:「我既然已经得度了,佛陀为什么还有烦恼呢?」
「因为还有一切众生!」
「众生无量无边,当然无法度尽,那么,佛陀就永远在烦恼,那还有办法超越吗?」信徒说。
「既然已经超越了,佛陀已经没有烦恼了!」
「你说佛陀已经无烦恼,可是众生既然没有度尽,佛陀为什么又不烦恼呢?」
「佛陀自性当中的众生,都已经度尽了!」
另一位信徒问赵州禅师:「像您这样大修行的人,将来百年之后会到那里去呢?」
「老实告诉你,到地狱去!」赵州禅师回答。
「像老师您这样有修行的人,怎么会下地狱呢?」信徒非常不能理解。
「假如我不下地狱,将来谁来度你?」
由此可知,所谓凡夫众生的烦恼,是从无明妄想生起的,佛陀有烦恼,是从慈悲上生起的,佛陀无烦恼,也是从般若上说的。佛陀有烦恼、赵州禅师下地狱,是悲悯众生的苦难而起的;菩萨的烦恼是慈悲的烦恼,凡夫的烦恼是从烦恼上生,从业障中生。
烦恼不必怕—「不怕念头起,只怕觉照迟!」你能有觉照,就是有慈悲、有般若,烦恼又何惧焉!
「学无止境」-敬钟如佛
钟,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,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,警醒大众,长夜已过,勿再放逸沈睡。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,提醒大众觉昏衢,疏昏昧!故丛林的一天作息,是始于钟声,止于钟声。
有一天,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来时,刚好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,禅师特别专注的竖起心耳聆听,待钟声一停,忍不住的召唤侍者,询问道:“早晨司钟的人是谁?”
侍者回答道:“是一个新来参学的沙弥。”
于是奕尚禅师就要侍者将这沙弥叫来,问道:“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司钟呢?”
沙弥不知禅师为什么要这么问他,他回答道:“没有什么特别心情!只为打钟而打钟而已。”
奕尚禅师道:“不见得吧?你在打钟时,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?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,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,那是正心诚意的人,才会发出这种声音。”
沙弥想了又想,然后说道:“报告禅师!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,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时,家师时常告诫我,打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,必须要虔诚、斋戒,敬钟如佛,用如如入定的禅心,和用礼拜之心来司钟。”
奕尚禅师听了非常满意,再三的提醒道:“往后处理事务时,不可以忘记,都要保有今天早上司钟的禅心。”
这位沙弥从童年起,养成恭谨的习惯,不但司钟,做任何事,动任何念,一直记着剃度师和奕尚禅师的开示,保持司钟的禅心,他就是后来的森田悟由禅师。
奕尚禅师不但识人,而从钟声里能听出一个人的品德,这也由于自己是有禅心的人。谚云:“有志没志,就看烧火扫地”,“从小一看,到老一半”。森田沙弥虽小,连司钟时都晓得敬钟如佛的禅心,难怪长大之后,成为一位禅匠!可见凡事带几分禅心,何事不成?